Pourx Oura on Kickstarter - 架接咖啡店與客人沖煮體驗的智能電子秤

最近疫情, 很多時候都宅在家中, 除了不斷上網學新知識就是要手沖一下咖啡, 然後就很有衝動要添置一些咖啡器材, 功能和外觀都不能少, 功能對發燒友來說當然不少得啦, 請朋友來家作客, 器材外觀也能表現出態度, 器材也可以當家中的擺設就最好.

另外又是因為疫情啦, 中了肺炎的話, 不幸的個案就兩個禮拜就要跟這個世界說再見了, 疫情中更見到高比拜仁和女兒撞機身亡, 每日都像告訴我世事無常, 要把握今天. 所以我決定要大幅增加我在咖啡上可配置的BUDGET.

而正好這時候遇上 POURX 在 KICKSTARTER 上為新產品智能電子秤 OURA 搞FUNDRAISING, 台灣的學長是幕後推手. 看了宣傳片後, 不禁佩服台灣人的創意, 從產品的功能, 外型, 到宣傳片的拍攝手法, 都覺得滿滿創意

現在巿面上有好幾款電子智能秤, 基本上我只用過 BREWISTA 的半智能秤, 其他光從網上評論看, 其實很多都不是一些完整功能的產品, 看評測, 最完整的似乎是 秤界APPLE ACAIA, 和內地TIMEMORE, 在沖煮過程, 可以透過APPS 的清楚界面看到水流, 最後可以紀錄FLOW CHART, 和SHARE. 前者缺點就是業界非常領先的價錢而且有咖啡師說其實很易壞, 後者就是只支援內地社交平台分享

OURA, 可能沒有 TIMEMORE 的 雙電子秤功能, 對EXTRACTION 有幾充足數據去分析自己的沖煮手法, 價錢也可能貴了一點

可能也沒有 ACAIA 開發多年的經驗, 實際產品到手體驗上可能略輸ACAIA

不過 OURA 創了指示燈功能, 試過手沖的朋友可能就會知道, 手沖的時候表面動作很單一但其實要一心多用, 例如說, 最基本你要望SCALE 上的時間和重量, 然後望出水的水流會不會過大過小, 手沖壼繞圈的軌跡和速度, 水柱打到粉面或水面的反應, 粉的出氣量, 粉被水柱打中後的水流和分佈, 水位的升降, 甚至乎耳朵要聽聲, 聽DRIPPER 下面的水流打中SERVER的聲音感測有沒有塞粉. 若果手沖 4 6 辦法的話更加有難度, 像我一般沖 15G粉 225G 水的, 沖4 6, 我每注水都在心算, 下一個45S 的時間是什麼, 下一個45G 的停水刻度是什麼

看了這麼大段字, 就知咖啡師在手沖的時候腦袋同時做了多少個TASKS, 而專業的咖啡師在BAR 枱前沖煮還會跟客人聊天

OURA 用指示燈方式很好方便了咖啡的視覺, 在MON 水流時, 你要將眼光聚焦在粉面上, 這個時候其實你望不到 SCALE 上的TIMER 和重量, 當你要望時間和重量時, 你又要憑直覺控制你的水流, 因為你眼光望不到粉面, OURA 的指示燈就可以解決到這個問題 

另外 OURA 提倡 QR CODE 分享 RECIPES, 我是十分支持這種想法, 畢竟我們這些業餘的做手沖, 有時會很迷惘要怎樣才沖出 烘焙師和咖啡師 設計好的咖啡豆風味, 咖啡店可以簡單的將它們建議的沖煮方法透過QR CODE 分享, 消費者可減少浪費珍貴的咖啡豆在測試的沖煮上, 咖啡店可以低成本提高消費者的飲用體驗.

好, 我們先一齊去片













總結: 

雖然OURA 的根本IDEA 是不錯的, 但我個人對於實現不抱太大期望, 首先咖啡本來就不是一般人都能喝, 因為會手震, 而能喝的人又不是每一個都會喜歡自己沖咖啡豆, 會沖的人也不見得肯花大筆金錢在器材上. 沖咖啡是磨豆機先決, 但好磨豆機已超級貴, 然後再來個貴的 電子秤, 這個巿場真的是少眾中的少眾中的少眾, 再來就是智能電子秤的品牌不多但也不少, 會用OURA的客人人數沒有保證之下, 咖啡店自己也有其他品牌可以選擇. PLATFORM 效應的點子不錯, 但能不能做起SCALE 令咖啡店和顧客同時買單就交由巿場去證明.  

另外, 在應用上, 我預期 OURA 還是會有點侷限性, 比如說 4 6 方法, 每段沖水時段其實都會定死 
45S, 不管你是45S內的頭10S完成注水還是20S完成, 你都要等足45S 才到下一次注水, OURA在錄製和提示方面能不能配合到還是未知數, 然後 JAMES HOFFMANN 的 ULTIMATE V60 方法中間有用到匙攪動咖啡和手旋DRIPPER, 這些都會做成SCALE量度重量的變化, 以重量來度FLOW RATE或下段注水的話, FLOWCHART 和注水就可能有ERROR了.  而且手沖還有一些變數是DRIPPER類型, 水溫, 這些 OURA APP 會否提供 REFERENCE 紀錄呢? 最後是OURA APP 能度實時FLOWRATE 嗎, 水流太快太慢會否做實時提醒? 畢竟最後才做 FLOWCHART 相似度比較, 沖煮時還是要搞咖啡師的直覺控制. 

不過作為一個發燒友, OURA 的確可以滿足到我敗家的欲望, 敗家之餘還是可以向咖啡業界中創新之力提供棉力支持, 心理上特別滿足.  

我已經KICKSTARTER了, 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多點留意 OURA 的上巿日子, 然後一起分享RECIPE.

Comments